不專業心得分享
這部片真的讓人心裡悶得喘不過氣。劇情不複雜,卻每一秒都讓人坐立難安。
在這部來自芬蘭的電影《女性日常》中,性騷擾不是單一事件,而是「日常本身的一部分」。
💥 搭公車、公司派對、夫妻旅行、劇團表演、休息的房間、法庭——
這些本該平凡安全的空間,卻在某些瞬間成為令人窒息的壓迫場景。
📌 沒有被騷擾的人 vs. 被騷擾的人,成了兩個對立陣營,沒有灰色地帶。
📌 選擇說出口的人,反而被當成「不會看氣氛」、「掃興的人」、「尷尬製造機」。
📌 旁觀者冷漠的眼神、集體的沈默與視而不見,讓受害者陷入自我懷疑,甚至開始覺得「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」。
電影中的六位女性角色,各自背負著無法言說的創傷,而男性角色則多半處於一種尷尬與疏離的狀態:他們可能是加害者,也可能是受害者的父親、伴侶、上司、朋友,卻幾乎沒有一人真正成為支持她們的力量。
🔇「為什麼妳不反抗?」
🔇「為什麼當場不講清楚?」
🔇「為什麼現在才說?」
🔇「我說了又能怎樣?我不說也錯,說了也錯。」
——這些問題,本身就是對創傷的二次加害。
因為,這些女性根本沒有一個「安全的空間」可以說出口。
🖤 最令人心痛的提問是:
她們,還能回到「日常」嗎?
還是,那個所謂的日常,其實從來就不屬於她們?
這是一部好片,但不輕鬆、不療癒。
它不會給你標準答案,只會讓你開始反問自己:
「我們,是不是早就習慣,把別人的痛,當成『她的問題』了?」
「我們的沈默與視而不見,到底是在保護誰?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