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25年6月5日 星期四

書櫃像異次元收納袋:宗教系學生的購書修煉之路(上)

那些我買回家供起來的書:宗教系學生的敗家筆記

 最近在整理書櫃,想說清一清空間,結果沒想到不小心開啟了一道通往「宗教系人生」的時空裂縫。

本來只是想收納一下課本,沒想到一堆大學時期買的書像潮水般湧出來,每一本都散發出「你曾經夢想過要變成學者」的微妙氣味。然後我默默蹲在地上,一邊掰開紙箱一邊在心中吶喊:「天啊我到底花了多少錢在這些書上?!

然後我真的開始算——每學期開學買書的錢,起跳就五千,是那種不囉嗦直接刷卡的程度。說真的,如果這些錢我有拿去買基金,我現在應該可以買下一整套會自己飛的紫微斗數。


🧾 書單出列!宗教系版本的奇幻圖書館

以下是我目前從房間深處挖出來的書籍部分陣容:

  • 《紫微斗數 上下冊》

  • 《聖經的故事》

  • 《與狼同奔的女人》

  • 《宗教心理學》

  • 《馬偕概論》

  • 《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》

  • 《人及其象徵:榮格思想精華》

  • 《巫士唐望的世界》

這些書聚在一起的時候,感覺有種魔法陣即將啟動的既視感。真的不誇張,我現在看到《紫微斗數》還是會忍不住發抖,腦中自動出現「命宮」、「星曜」、「大限流年」這種看過但永遠算不清楚的字。

最厲害的是《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》,這書名聽起來超像哥德式驚悚小說,其實它的內容還真的蠻硬派,而且是描寫台灣戒嚴時期的本土小說,整個超有帶入感。


💸 我的打工人生:書店不是最可怕,是開學日才最貴

這些書裡面,其實有些根本不是必買的。有的只是參考書,有的老師連點都沒點過。但我偏偏有點潔癖——書要是別人畫過重點,我就會腦內大叫「污染!污染!」所以堅持只買全新、沒人碰過的版本。

而且我大學期間的打工,也不是那種可以靠家教賺一萬五的高時薪路線。我是在系辦打工,或幫教授跑腿、做助理,整理資料、印講義、偶爾還要被叫去搬書。賺得不多,但我卻花得特別豪邁(誤)。

然後每次開學第一週,我就會出現在書店像發了瘋一樣狂掃課本。旁人以為我是買來考研究所,其實我只是怕買太慢會缺貨(然後事實證明根本不會)。


📦 書櫃塞爆 → 紙箱堆滿 →桌子底下

你可能會想說,那就好好收起來嘛。

我也想啊。

但書實在太多,書櫃早就超載,後來只能改用紙箱裝。紙箱放不下就塞床底,再不行就放桌子底下(腳沒地方放!)。

我房間最巔峰的時候,地板是不能走的,只能踩著書走路。連我媽經過房門口都會說:「你這不是在唸書,是在準備開宗教書展吧?」


🫠 書買完了,但我有看完嗎?

這問題問得好。

當然沒有(笑)。

有的書我連封膜都還沒拆,有的書是老師沒教、我就沒動,有的書則是買回來當枕邊讀物,但看三頁就被榮格或唐望搞到入眠。

但話說回來——我從來沒有後悔買這些書。它們見證了我那幾年怎麼用青春、打工錢和一點點中二靈魂,打造出我自己的知識系統。只是那個系統…現在看起來比較像混沌魔法陣而已。


🧙‍♀️未完待續...

這還只是我整理出來的上篇。還有更多我還沒從紙箱挖出來的書,比如藏傳佛教、宗教地圖、田野調查筆記、甚至一整疊影印裝訂版的奇書。

下一篇,我會繼續揭曉那些我到底為什麼會買下去的神秘教材與儀式道具(?)。

敬請期待:
《那些我以為會看完的書,其實只是堆起來很壯觀(下)》

1 則留言:

  1. 哈哈哈,我還放30年了,連2手書店都不收的書還好幾箱,,唉,我的社會學者夢,,,最後衹在紙箱中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