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25年6月10日 星期二

📚 那些我買回家供起來的書(下?):宗教系書櫃是異次元洞窟

 可能要上下下篇才寫得完,我的書櫃不是書櫃,是宇宙黑洞


說是「下篇」,其實我心裡早就放棄了這系列會「完結」的幻想。
因為書真的太・多・了。
多到我現在寫這篇的時候,旁邊就有三本書在用封面瞪我。
那種「你不是說要讀我嗎?」的無聲指控,直擊靈魂。

📦 打開書櫃就像召喚儀式
上次開箱宗教系書櫃,根本是打開什麼異次元收納袋。
我原本以為自己頂多是買幾本影印本跟參考書,結果拉開一層書,發現後面還藏了一隊靈魂成長戰隊。
📚 這波書單是:進階靈性版.沉重靈魂養成課程
《基督教的故事》
《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》
《宗教的動力心理學》
《正義》(對,就是那本很哲學那本)
《宗教經驗之種種》
《沈默》(不是形容我的閱讀進度,是遠藤周作那本超沉重的小說)
《宗教之詮釋:人對超越的回應》
《宗教心理學概論》
⋯⋯還有更多影印講義沒勇氣翻開。
這些書排成一列,看起來像我準備要開設什麼靈性成長工作坊,或是考神職資格,然後修成正果去山中開道場。

😴 現實是怎樣?
有的我看完了,但完全忘記內容,只記得當時很痛苦。
有的看到一半就放著,畢竟這些書根本比安眠藥還有效。
有的甚至連封膜都還在,如今看起來更像要上香的經卷。
說真的,我買書的時候根本像在進行一場宗教儀式——用打工的薪水祭拜書神,還很有誠意地選好紙袋裝回家。

🪞 有些書真的有震撼到我心靈啦(雖然門後是理解不能的哲學迷宮)
像《宗教經驗之種種》、《宗教之詮釋》這些書,讀起來很像哲學家在寫饒舌 battle,看兩頁就懷疑自己是不是打開了平行宇宙的語言模式。
但每次硬撐讀完一章,還是會有一種「欸我好像更懂人類一點點」的微妙成就感(就一點點啦)。
至於《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》,令人熱血沸騰,看完一度熱血到想去做生命教育,結果過兩週我就放棄了,夢想跟書一起被塞進紙箱裡。

📦 書丟不掉,但房間已經快變祭壇
我現在的日常就是:
搬書=做重訓
坐下=先移書
有些書=已變成臨時茶几、腳踏板、貓抓板(如果我有貓的話)
每次想清掉一些書,都會被內心小劇場阻止:「不行,這是某某教授的課本欸」「這是當年上課發言被表揚的那一章欸」「這本我記得翻過……三頁!」
最後的結論通常是:把書放回紙箱、箱子堆回角落,然後默默說一句:「下次再整理。」

🫠 宗教系書櫃的真相是——
買起來像修仙,
堆起來像法會現場,
丟不掉像人生遺憾。
但沒關係啦,雖然我沒全看完,它們還是我青春的一部分。
畢竟能買下《宗教心理學概論》又搭配《正義》和《沈默》的大學生,也算是另類勇者。
也許哪天我真的轉職成靈性導師、塔羅占卜師,後面擺一整櫃這些書,客人看了會更相信我開過天眼(明明只是打開過這些書的目錄而已)。

📍下一篇如果我還有勇氣,可能會是:
《那些影印講義為何厚得像磚頭》
或
《我以為會做田野,其實只做了筆記》
(有沒有田野不重要,有筆記就好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